【2025一等奖以上获奖作品中译推介】按收到的先后发表,请大家欣赏。日语版获奖作品61篇将结集出版,11月开始全日本发行。 相邻“推活”的你,听见我的声音 王雷鸣(天津外国语大学三年级)
高三之春,我们进行着高考的最后冲刺。谁都幻想着早日逃离教室,不当那痛苦的笼中鸟。而就在那样的日子里,有天,我遇见了过耳难忘,中性却又有如青空的声音。“今の僕には何ができるの?何になれるの?“(歌词大意:如今的我还能做得到什么?又会变得如何?)这声音矢入我的内心,击飞了堵住力量泉眼的石子。声音的主人是有着吸睛的短发,难以分辨性别的“帅气可爱系”日本虚拟主播。这就是我与我推的相遇。在高考战争的阴天中,主播给了我拨云见日的快乐与力量。 简单的相遇,简单的救赎。而我想传递下去这份简单的特殊。为此,我准备进入主播许可的汉化组,以此向更多人分享这份幸福。然而,事或不总遂人愿。我得知了要入组就必须要有日语能力考试的成绩证明。还未曾报考的我又从何而谈呢?只能暂且埋下这份念头了。 和在日本结识的朋友们的合照,左一为笔者 “同担,要不要来我们组帮忙翻译?”在濒临放弃的我的面前,柳暗花明,是在哔哩哔哩上做主播视频的“切片man”。或许是因为常在她的视频下点赞、评论从而让她记住了我。我立刻回复道:“当然!”或许对她来说,重要的从来不是一张轻轻的记载信息的纸片,而是和她一样的对主播的真挚的感情吧。因此,相隔万里,她也能听见我的“声音”。 就这样,我成为了翻译组的一员。后来才知道了一件事,原来她就是翻译组的组长,是和官方沟通的桥梁,是将主播的“声音”传递到中国来的人。她毋庸置疑是推活中第一种类型的人。 时光流逝,在翻译组的工作中,推活又给我带来了新的相聚。 契机是翻译组转发的一条同人画作,而我对其“一见钟情”了。翌日,在粉丝群中,我看到了那位画师,鼓起勇气向她搭话,结果是“不出意料”的志趣相投。她是名有着丰富创意的画师,画过的每个角色都不曾失去角色本身的风彩。她将同人画作上传到社交媒体,以日本为首收获了超过一万人以上的“同担”的关注。她也肯定是第一种类型的人吧。和翻译组的组长不同,是将中国的粉丝们的声音传递到日本的人。 但是,就算是这样的她,在中日交流中也有担心的地方。那就是跨国交流中不得不注意的文化差异。于此有这么一回事,有次她收到了来自日本的粉丝来信,虽说想要回信,但又对用词用语感到束手束脚,生怕说错话。而我在发现她的困境后看了看她还未发送的回信,说实话,完全没有任何需要改的地方。况且她还考虑到了翻译时可能存在错误,特意将中文原文附在了文后。像这般的体贴顾虑定能温暖到对方的心。 这位画师的作品之一 我没有像这两位女性一样的,能吸引许多志同道合之人的力量。但是,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在推活中第二类型的人,也能够和各国的同担在推的视频下互相评论、点赞,以此了解对方的想法和内心。于此我突然察觉到了,中日交流和推活是不是存在着相似的地方呢?在交流中一部分是积极举办中日友好活动的个体或组织,而另一部分是虽然没有那么强大的影响力,但心中也珍视着中日友好的人。有时,或许也会存在矛盾,但就如因为喜欢着同一个人的粉丝们都能跨越国界、不怀芥蒂地交流一样,心念中日友好的两国人又如何能不携手奏响这彰显和平的二重奏呢。(指导老师:吹户真实) ※ |